其他

西藏全面打响包虫病防治“攻坚战”

2017-03-30 网信阿里

2017年3月,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和指标、具体措施、组织保障、技术保障、经费保障、监督管理与考核评估等方面对我区包虫病防治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

方案明确提出将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包虫病防控和治疗体系,全面落实控制传染源,病人筛查治疗全覆盖、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遏制高发态势,切实减轻危害,达到基本控制包虫病流行的目的。到2020年,全区不少于40个县(区)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下降到1%以下,家犬感染率下降至5%以下;其他县人群患病率、家犬感染率逐年下降。

自2017年3月9日包虫病综合防治动员部署会议召开以来,我区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起来,从包虫病防治宣传到包虫病筛查、包虫病病人治疗,再到传染源控制管理。犹如春雷一响,我区全面打响包虫病防治“战役”。

(一)2017年,我区包虫病防治“战役”将如何实现第一响呢?

1、目标

我区借助各种力量开展包虫病患者彻底筛查 今年年底前完成50%人群筛查

2016年8至10月,在国家卫计委和17个对口援藏省市的大力援助下,我区在70个县(区)开展了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工作(2012年已调查4个县)。调查显示,我区人群包虫病患病率约为1.66%,推算全区患病人数为4.99万人。如何筛查出这4.99万患病人群?如何举各方之力开展综合防治?日前出台的《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

多措并举 切实提高基层筛查能力

方案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以农牧民健康体检及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为重点手段,通过借助对口支援省市专业技术力量和当地部队医疗卫生力量,对全区包虫病患者进行彻底筛查。2017年年底前完成50%的人群筛查,三年内完成全人群筛查。

如何才能确保2017年包虫病筛查工作高质量完成?记者日前从由自治区疾控中心举办的全区包虫病B超诊断技术培训班上得到了答案。在这场由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南嘉格列教授讲授的《肝包虫超声诊断》中,记者了解到,国内应用超声诊断肝包虫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64年有文献报道。自治区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所所长贡桑曲珍向记者介绍,肝囊性包虫患者,临床上多无自觉症状,常在感染多年后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在囊肿长到很大时才会出现相应症状,如体重减轻、贫血、大肚子等。

现已公认,超声是诊断包虫囊肿的首选方法,超声检查包虫病直观、简便、重复性强,而且仪器携带方便,准确率可高达99%。“但是病灶如果发生在肺、骨骼及头颅等器官,还是要借助其它仪器进行检查,比如X-线、CT及核磁共振(MR),另外利用血清学检查方法可对包虫病诊断起辅助作用。”贡桑曲珍说。

“我们要求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人群筛查中按照《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2006)采用B超影像学检查,并对每一例包虫病B超阳性或疑似病例留取三张较清晰的影像图片及动态影像资料,便于后期病例甄别。”贡桑曲珍进一步告诉记者,为了便于后期更好地甄别判断,筛查时还将采集血液标本,需要填写的一系列表格已经印制下发。

为了能够让基层的B超医生真正会操作、会诊断,贡桑曲珍介绍,除了理论授课外,后期还会通过实践带教的方式,切实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包虫病筛查能力。

系统调试 上线后可及时反映防治进展

记者从自治区疾控中心了解到,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案(防控部分)》(以下简称“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案”)也将出台,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方案提出将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防治结合,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原则。

犬是棘球绦虫的主要终宿主,是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加强犬的驱虫和管理,降低犬的感染率是逐步实现控制包虫病流行的关键。在由自治区疾控中心举办的全区包虫病防治技术暨石渠县防治经验培训班上,记者除了看到四川省石渠县在包虫病综合防治上的经验外,也了解到岗巴县和曲松县在这方面的防治经验。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侧的山南市曲松县,平均海拔4200米,农牧业人口占到全县人口的93%。作为中央补助包虫病防治项目县,该县以自然村为单位,对所有家犬进行摸底登记管理和驱虫工作,并及时发放《养犬户》牌。2011年该县就做到了100%犬只管理、100%犬驱虫,2016年年底,该县包虫病B超筛查患病率降低到0.04%。

同样实施“犬犬投药、月月驱虫”的还有岗巴县。岗巴县疾控中心主任扎顿介绍,驱虫后5天内还要对犬粪进行无害化处理。“把驱虫药吡喹酮片喂给狗后,它吃了药排出的犬粪还要在专门的地点进行深埋并且消毒。”扎顿说。

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中对犬只管理作出了明确的工作安排。各县(区)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建立家犬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限养、拴养措施。农牧部门全面组织实施犬驱虫工作,做到“犬犬投药、月月驱虫”,对犬粪进行掩埋。每个行政村聘用1名犬驱虫管理员,负责每月发放驱虫药,指导犬主人等人员投药,登记驱虫情况。

自治区卫计委副巡视员李建东介绍,依托现有信息系统开发的包虫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正在调试中。“这套包括人群筛查、病例药物和手术治疗、病例随访管理以及犬、家畜感染监测等包虫病综合防治信息的网络系统上线后,可及时、完整地反映防治工作进展。”李建东说。


西藏历年来包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2012年,国家卫计委组织开展了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当时根据地理位置随机抽取亚东、措美等4个县区开展相关调查。结果显示,这4个县区人群包虫病平均患病率为4.23%,为重度包虫病流行区(患病率大于1%为重度流行区)。

——2016年8至10月,在国家卫计委和17个对口援藏省市的大力援助下,我区在70个县(区)开展了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工作(2012年已调查4个县)。调查内容包括人群患病率、犬感染情况、中间宿主患病情况和防治知识四个方面。

调查通过对各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通过B超检查(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检查)和诊断确定人群患病率,同时进行包虫病防治知识和行为调查,并对家犬进行感染情况和牛羊中间宿主患病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全区74个县(区)均有包虫病流行,其中47个县(区)发现泡型包虫病,人群包虫病患病率约为1.66%。

(二)我区各级医疗机构包虫病区域救治体系逐渐形成

2、体系

包虫病区域救治体系逐渐形成 西藏目前有11家定点治疗医院

截至去年,针对我区74个县(区)的包虫病流行调查情况已经圆满完成,“家底”调查清楚了,如何对筛查出来的包虫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呢?在《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的基础上,自治区卫计委组织区内包虫病综合防治医疗救治专家,修订了《西藏自治区包虫病患者救治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经自治区包虫病综合防治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第二次会议通过。自治区卫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胡学军向记者介绍,《西藏自治区包虫病患者救治管理办法(试行)》将建立健全病人登记转诊流程,治疗规范,明确治疗经费筹资和使用办法等。而一个囊括自治区、市(地)级人民医院,部队、武警医院的省、市级包虫病区域救治体系正在形成。

通过学教带形式 使我区医生掌握外囊摘除术

2016年7月19日至21日,由中华慈善总会发起,解放军第302医院承办的“包虫病患者手术现场演示”活动在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顺利举办。解放军第302医院医生和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一起,共同为4名肝包虫病患者手术。

在这以前,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都只会包虫病内囊摘除手术。因为残留了包虫外壁,并不能达到根治的效果,这种简单的手术复发率较高。“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针对包虫病患者主要依靠药物治疗,大概有30%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针对肝包虫病,考虑到传统的内囊摘除术术后并发症较多、易复发的情况,目前比较提倡采用外囊摘除术。”胡学军说。据了解,外囊摘除术,整个外囊不用再切开,不用动里面的囊叶,而是把它完整地剥离出来。这样患者手术后的复发率很低。

通过专家手术现场演示,目前,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一科的医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外囊摘除手术。而在采访中胡学军向记者介绍,目前依托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成立的全区包虫病手术救治指导培训中心正在筹建中。“届时,我们也会再次邀请内地的专家,通过举办培训班、手术现场演示等多种教学方式,借助部队医院和组团式医疗援藏专家们的帮助,提高包虫病治疗外科手术业务水平,使越来越多的本地医生尽早掌握外囊摘除术。”胡学军说道。

申请包虫病定点治疗医院 医院软硬件设施要符合条件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区包虫病定点治疗医院为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武警西藏总队医院以及七市(地)人民医院等11家医疗机构。“最近,我们也接到一些县(区)级人民医院想要成为包虫病定点治疗医院的申请。”胡学军说道。

“可以说,全区各市(地)包括县(区)级人民医院的积极性都比较高,都在申请或者逐步配备外囊摘除术的相关设备设施。为了患者的健康,确保手术效果和安全,我们将组织安排专家进行实地复核,考察医院的软、硬件情况、血液供应情况,以确定是否符合完成手术的各项条件。”胡学军说道。

胡学军向记者介绍,在部队、武警医院以及自治区、市(地)级人民医院的各方配合下,省、市级包虫病区域救治体系已形成。为了提高诊疗能力,国家与自治区、军队与地方联合、覆盖全区的医院远程网络诊疗系统也正在建设中。

健康扶贫等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患者医疗费用零支付

据了解,一例肝包虫病的手术费用大约需要4-5万元,这对于患者及其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包虫病患者的治疗尤其是外科手术治疗,事关脱贫攻坚。

对此《西藏自治区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提出,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成立包虫病治疗管理办公室,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组织适宜手术的病人到定点医院进行手术治疗。“适宜药物治疗的患者,提供治疗药物。同时加强治疗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有效的处置药物不良反应。”胡学军说道。

在费用方面,将统筹使用农牧区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城乡医疗救助、中央转移支付包虫病专项救治补助和社会慈善救助等资源,实现患者基本医疗费用“零”支付。“总之就是利用现有制度支撑,同时动员社会力量,让患者尽可能得到良好的救治。”胡学军说道。

此外,胡学军还介绍,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将纳入健康扶贫等社会保障制度,对贫困手术患者给予交通补助和住院治疗期间的生活补助,减轻患者负担。

(三)农牧民群众普遍缺乏基本的卫生防病意识,再加之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农牧区群众对包虫病的防病知识和意识较缺乏。我区如何让包虫病防治工作深入人心呢?

3、宣传

深入农牧地区开展包虫病防治宣传 我区包虫病综合防治任重道远

作为一种古老的疾病,包虫病不仅在我国西藏流行。冰岛、新西兰等国家曾经也面临如何控制包虫病的难题。如何控制传染源及中间宿主,人群如何筛查确诊,健康教育如何开展……包虫病的综合防治,尤其是健康教育,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多次重复的事情。

日前,记者跟随自治区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所的工作人员来到日喀则市岗巴县龙中乡,参加一场包虫病防治宣传活动。平均海拔4800米以上的岗巴县,2009年正式纳入中央补助包虫病防治项目县,通过近8年的努力,这里的包虫病患病率已下降到0.07%。

在龙中乡卫生院,自治区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所所长贡桑曲珍和岗巴县疾控中心主任扎顿正在向现场的农牧民发放藏语声控的包虫病防治宣传电子台历。这本台历里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包虫病、包虫病的传播途径、如何预防等知识。农牧民群众拿到台历后,都好奇地打开,仔细聆听里面播放的包虫病防治的音频。

台历发到大家的手中,扎顿又开始重复以往的工作。“大家要记得,牛、羊等病变的内脏器官要烧毁或深埋,不能喂狗。和狗相处不要太亲密,吃熟食,喝开水。”扎顿说。正是得益于工作人员的不断重复宣传教育,岗巴县人群包虫病知晓率从2009年的10%提高到2016年的80%。

跟现场的农牧民群众再一次讲解完包虫病的防治知识后,现场的工作人员又开始随机抽查他们对此的知晓情况。“你知道包虫病是什么吗?知道如何预防吗?”贡桑曲珍向身旁的几个人询问。

随后,贡桑曲珍告诉记者,刚刚那名中年男子说他知道什么是包虫病,家里有一个亲戚得过这种病,后来吃药好了。“但他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防治习惯。像放牧途中会喝生水,冬季屠宰的时候,是在家里私宰的,牛、羊的病变脏器还是要喂狗。”贡桑曲珍告诉记者,由于农牧民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普遍缺乏基本的卫生防病意识,再加之长期形成的一些习惯,农牧区群众对包虫病的防病知识和意识较缺乏。“这也意味着在包虫病综合防治方面,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关于包虫病解答

不止农牧民群众对包虫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因为工作的原因,记者也常常被同事问及,什么是包虫病?它到底是如何传染的?甚至还有人带着略恐慌的心情询问,平时自己喜欢吃风干牛肉,是不是也容易患包虫病?那么到底什么是包虫病,它是通过怎样的途径传染的,患包虫病的人有哪些症状,普通人如何防控呢?贡桑曲珍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什么是包虫病?如何传染?

包虫病是棘球绦虫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传染源是狗、狐狸等。成虫寄生在狗的身体,虫卵随着狗粪排出,污染了土壤、草地、水源和狗的活动场所。因此,接触这些被虫卵污染的水、食品,包括患有包虫病的牛羊,不注意个人卫生,比如不洗手、喝冷水,都容易得包虫病。但人与人之间,牛羊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患包虫病的人有哪些症状?

人一旦患上了包虫病,就会逐渐消瘦,肚子肿胀。肝、肺、脑及骨骼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都会受到损害。包虫病病人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多在B超检查中发现。囊型包虫病可引起肝区疼痛,会出现呼吸急促、胸痛、头痛、呕吐甚至癫痫症状,引起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直至死亡。

生吃牛羊肉会引起包虫病吗?

很多人认为,生吃牛羊肉会患包虫病,其实不是的。包虫病的最终宿主是狗,一定要记着这一点,如发现狗吃了病变的动物内脏器官,切勿和它亲密玩耍。此外,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对于农牧区居住环境来说,要定期做清理和消毒。

如何预防包虫病?

预防控制包虫病, 健康宣教很重要;流水洗手很必要,反复揉搓打肥皂;

不喝生水要做到,远离家畜不玩狗;每月定期犬驱虫,严禁生内脏喂狗。


来源:快搜西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